有限空间作业,作为一个安全风险隐患高、风险大、事故频发的领域,近年来受到了慢慢的变多的关注。特别是当我们听说北京近期曝光的两起企业因不符合法规而被处罚的案例时,不禁让人深思:在这样的作业环境中,如何保障工人的安全呢?
在这两起案件中,能够正常的看到有限空间作业管理的缺失给两家公司能够带来了不小的罚款,也警示了其他从事类似业务的公司。在这其中,房山区一制造加工公司由于没对化粪池和电缆沟等有限空间进行风险辨识,未建立相应的管理台账,而受到3万元的重罚,以及主管人员的5000元罚款。
这一事件的发生,充分说明了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必须落实主体责任。有些企业对于有限空间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安全管理人员在法律规定、有关标准方面的学习也显得很重要。根据《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企业应首先对有限空间进行明确定义、辨识,并建立详细的管理台账,以确保安全措施到位。
而顺义区的另一家企业则因未在有限空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而被罚1万元。在执法检查中,执法人员责令限期整改,并进行了立案调查。这一现象让我们意识到,很多企业在日常生产中对安全警示标志的重视度不够,面对潜在的危险,有些企业错失了保障员工安全的重要环节。
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是法律所规定的,尤其是在从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作业的企业。对于处于有限空间的作业环境,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是对员工生命安全的基本尊重和责任。缺乏有效警示的环境,可能会引起工作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率先进入危险区,后果不堪设想。
当员工面对陌生的作业环境时,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标志,都可能是他们生死之间的分水岭。这样的情况下,不知情的员工进入有限空间可能面临有毒气体、氧气不足等隐患,甚至造成没有办法挽回的后果。因此,企业一定清楚并遵循法律和法规,确保警示标志的设定能够准确传达风险信息。
针对这两起案件,专家提醒,企业在有限空间作业时,一定要重视风险辨识、安全警示的设置及信息的更新。企业在制定相关规章时,除了要遵循法律和法规,还应根据具体作业情况合理制定安全措施,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让每一位员工都能真切感受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随着安全监督管理的逐步加强,企业若不加强自身的安全管理,无疑是在玩火。无论是面对罚款,还是可能的事故影响,这些都将成为公司运营过程中的沉重负担。每一位企业负责人都需要明白,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希望这两起案件能带给更多企业警醒,切实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安全隐患。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