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必赢bwin官网登录入口 > 口罩呼吸阀厂家定制

450万撬动发改委禁令?

发布时间:2025-04-27 13:42:18 栏目:口罩呼吸阀厂家定制

  最近,发改委发布的“21号令”让已经被禁用超过14年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再次获得“合法身份”。媒体恰在此时曝出,多家发泡餐具生产商曾出资450万,聘请律师推动发改委解禁发泡餐具。

  近日,一份《专项法律服务协议书》在网上曝光。该协议书显示,鑫恒塑胶等10家广东发泡餐具生产商曾向北京君泽君(深圳)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君泽君律所)联合出资450万元“公关费”,委托后者向发改委等部门推动发泡餐具解禁。

  这份签订于2012年1月的协议,甲方是10家广东企业,乙方是君泽君律所。协议约定,由君泽君律所负责担当企业联合体的法律顾问,并与相关主管、监督部门和新闻媒体沟通,加快推进发泡餐具的解禁进程。

  协议规定,在协议签订的5天内,甲方(企业联合体)向乙方(律所)支付前期服务费50万元,大多数都用在“乙方办理本协议所涉及的相关公关、应酬、接待、差旅、员工薪酬等方面”业务。“当甲方或其所在行业获得政府有关部门以书面方式确认在行业政策解禁的过渡期间的临时性、有条件许可或者国家发改委正式将发泡餐具从《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的淘汰类目录中删除,甲方应支付乙方律师费400万元。”

  这份协议书不禁让人联想到,发改委解禁一次性发泡餐具,是否受到了的相关律师和企业影响?

  据悉,在中国法律界,律师影响政府部门立法的事例常有,但律师代理企业影响政府部门立法并无先例。

  周小清表示,受理企业委托后,他曾前往北京同发改委接触。“走到政府大楼前,不知道具体哪个部门负责,只好按图索骥,首先问办公厅,然后找到工信部,从节能司到消费品司,又找到发改委产业司”。

  周小清律师先后和产业司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两次面谈,向其反映企业的生存现状,并表示从法律解释,政府要做出禁止性行为要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如果拿不出法律依据,禁止行为就是有问题的,企业生存已经度日如年了,希望政府尽快进行改正。

  同时,周小清还两次向发改委提请政府信息公开,一是申请公开在“解读”公布后,发改委推动解禁工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制定了哪些法规,二是申请公开“一次性发泡餐具”的毒性实验报告。

  2012年12月,周小清从发改委工作人员处获得一个信息,“解禁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已经到了最后阶段了。”这让他吃了定心丸,于是就撤销了第二次申请公开。

  “我和有关部门从接触到沟通到了解,整一个完整的过程都遵守对方的工作流程和规范,也完全遵守了律师的职业道德和规范,没有一点私下沟通和交往。”周小清说,“他们连一口水都没喝过我的,反而总是热情地倒水给我喝。”

  周小清律师表示,新闻媒体报道中“公关费”的提法不准确,费用大多数都用在媒体宣传。

  周小清说,合同中写的“公关”指的是媒体公关,本来打算请本地媒体对发泡餐具进行专题报道,引导公众对此重新认识,以推动政府政策出台。不过,因为版面和电视时段费用很大,企业承受不了,后来放弃了媒体公关。

  同时,周小清表示:“外界把我的工作跟政策解禁联系起来有点夸张了,我只是代表企业向产业决策部门反映企业生存状况和解禁的紧迫性,并就禁止政策的法律依据提出质疑。产业决策的调整有多少是因为听取了我们的意见,我们没办法评估。”

  事实上,周小清团队也做好了其他准备,如果发改委不能及时出台政策,他的第二步工作规划是以律所的名义提交要求解禁的法律意见书,第三步会考虑提出行政诉讼。同时,律所还建议委托的广东省十家企业成立广东省塑料餐具行业协会,并已经起草了申请报告和协会章程,打算向主管部门递交。

  “只是还没有走第二步,已经出台政策了,确实挺快的,我们还挺意外的。”周小清说。

  至于甲方是否向君泽君律所支付了“事成后”的400万元尾款,周小清没有正面回答。

  周小清还指出,在中国由律师代表企业向有关部门表达诉求,还在起步阶段。在欧美发达国家,游说是非常成熟的服务形式。通过这一个事例,若企业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首先想到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用法律的工具争取自己的权益,那对律师行业来说将是莫大的欣慰。

  发改委对发泡餐具的解禁是否受到律师事务所的影响?有记者多次拨打发改委综合处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

  不过,“一次性发泡餐具解禁”其实在2011年就已有征兆。2011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进行修订,其中关于“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条目的说明中,发改委表示,“对群众最关心的毒性问题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国家有关标准做了毒性实验。实验根据结果得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符合《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9692-1988)和《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9-1988)。”

  国家发改委认为,遵照国家标准生产的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餐具合理使用情况下没有安全问题,同时,能回收利用,达到循环利用的方向。但2011年发改委并没有马上将其从淘汰类中删除,主要是考虑到回收利用尚不成熟。

  而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下称“中国塑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专业委员会、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制品包装委员会等协会组织,都曾向国家相关部委建议解禁“一次性塑料发泡餐具”。

  经过层层盘问才被允许进入的鑫恒塑胶数百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散发出刺鼻的气味,伴随着高分贝的机械噪音。大约有20名工人,没有工作服,也没戴口罩。其中一位工人和记者说,鑫恒塑胶每天要生产上百万个一次性发泡饭盒。

  “再过个把月,他们就不用偷偷摸摸生产了。”就连发泡餐具厂附近的便利店老板都知道发泡餐具解禁的消息。据便利店老板透露,在发泡餐具解禁前,鑫恒塑胶就在从事有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鑫恒塑胶门口的招聘广告则显示,该厂拟再招40名员工,其中普工20名,相当于在现在的基础上生产规模再扩大一倍。